在“穩中求進”及經濟增長底線管理的政策信號下,7月的工業、投資、出口和PPI數據都出現了止跌的態勢。煤炭、有色、化工等板塊上演領漲,周期股上演逆襲。從市場表現看,部分對宏觀數據敏感的強周期性行業持續反彈,有色、煤炭、化工等板塊近期領漲,表明了投資者對經濟復蘇的良好預期。
各大周期股的反彈也讓化肥行業走出陰霾,迎來晴天。同時,人們對于對于產能過剩引發人們新的憂慮還心有余悸,如何化解產能過剩問題,已成為今年中央政府經濟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產能過剩,促使化肥行業進入“整合攻堅期”
今年以來,化肥市場“跌跌不休”,化肥產量持續增加,但并不能說明行業的產能的提高,反而從另一方面反映出化肥行業產能過剩的事實。隨著原料成本和產能不斷上升,化肥行業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促使著中國化肥產業正在進入新一輪整合期。
產能過剩,促使化肥行業進入“整合攻堅期”。目前,一些化肥企業已經開始探索多元化的道路,利用自身優勢拓展產業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經驗。
破局“中國式產能過剩”
據中國磷肥工業協會統計,截至2012年,我國登記的復混肥生產企業已有4400多家,總產能已超過2億噸(實物量),但目前產量卻只有5000-6000萬噸(實物量)。這樣導致結果出現了“2億噸產能、5000萬噸產量、4000多家企業”的混亂局面,每年約有70%以上的產能處于閑置狀態。多數企業遠離資源地,他們將原料從偏遠的地區運進來,加工后再銷往全國,無形中加劇了物流壓力,增加了產品成本。行業集中度低為大型肥企提供了整合利用復合肥行業資源提供了機會與指引。
化肥行業即將迎來拐點時代
今年毫無疑問,今年是化肥行業的考驗,但這并不意味著化肥行業就此就此迎來了滑鐵盧,而恰恰相反,每一次短暫的回落都會帶來產業結構的優化和調整,并預示著新一輪繁榮的到來。
首先,從化肥行業的各個子行業分析。
一是以尿素為代表的氮肥行業,在今春價格頹靡的形勢下整體運行保持穩定,特別是煤頭尿素整體盈利仍較可觀,這主要得益于煤頭企業的技術創新和多元化發展;
二是磷肥行業雖然行情清淡,但從中長期來看,隨著高品位磷礦石稀缺性凸顯和行業集中度大幅提升,行業將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三是基于中國鉀資源短缺,以及全球農業大國對鉀肥的需求仍將強勁,鉀肥前景仍然看好。